金羊網評:強化校園體育育人功能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羣衆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步伐,要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爲目標,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繼續推進體育改革創新,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羣衆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透視天眼
校園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培養青少年強健體魄、健康心理和堅毅品質的重要陣地。開展校園體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中國體育事業的指示精神,深化學校體育改革,提高國民體育素質,讓青少年通過參加體育鍛煉來磨鍊意志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頑強拼搏精神的重要舉措。只有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參加到體育鍛煉中,學生的體質才能得到增強,中國的未來纔有希望。近幾年,中小學校體育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受目前自身機制、政策導向的制約,其內部蘊藏的潛力和功能,並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實現體育強國,校園是一個基本途徑,只有把校園體育發展起來,體育強國的未來纔有希望。
校園體育是一個結構多元的複雜系統,包含了發展目標體系、管理體系、課程體系、教學體系、訓賽體系、資源體系、保障體系、評價體系、文化體系等諸多有形和無形的內容板塊。校園體育的改革發展,不應只是單一層面的橫向維度要素的優化,而應統一考量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學段,在縱向結構上,實現系統優化。從整體來看,新時代校園體育體系的建設,要圍繞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身體鍛鍊協調發展爲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從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要實現這一轉變,校園體育必須從多維度進行深化改革,上至思維理念、目標定位,中至管理體制、課程教學、訓賽結構,下至資源供給、保障制度等,均應隨着新時代校園體育育人功能的轉型進行深化。傳統校園體育已具備較爲成熟的發展體系,在此基礎上,促進校園體育功能轉型應率先從改革體育競賽模式、改革師資聘用模式、改革考覈評價模式和改革體育教學模式4個方向推進。
在競賽方面,不同系統的傳統青少年體育競賽之間,存在橫向壁壘。體育系統青少年體育競賽水平高、專業性強,但覆蓋面小,主要針對從事競技體育訓練的青少年羣體;教育系統競賽水平較低,覆蓋面較大,主要面向全國普通中小學全體青少年,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豐富課餘生活、提高學校體育建設水平爲主要目的;社會系統青少年體育競賽尚未形成牢固的競賽體系,且缺少相關部門支持,其權威性有待提高。因此,在體教融合戰略佈局下,以校園爲基礎的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建設是推進校園體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其主要方向是推進體育系統、教育系統和社會系統競賽體系的融合,打破各階段運動員參賽的壁壘。尤其在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受衆較爲廣泛的體育項目中,校園競賽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存在競賽結構單一、競技水平相對較低、辦賽時間跨度較長等問題。因此,未來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應立足校園,促進各階段競賽融合發展。如小學階段應推進由單項協會主辦的賽事健康發展,要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適當變化比賽和場地規則,並在校園中進行推廣,如小籃球聯賽、青少年足球聯賽、小排球錦標等;初中和高中階段要實現以全國初中聯賽、全國高中聯賽爲基礎,將全國青少年運動會、全國青少年聯賽、U系列比賽、俱樂部隊伍等融進來,形成多元統一的融合性賽事體系,從而爲建設各項目中國大學生聯賽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庫奠定基礎,滿足體育強國建設需求。
顾念三生愿人安
在師資聘用方面,傳統中小學校園體育教師一般只服務於一個單位,且薪資績效評價規劃過於籠統,難以真正激發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師資力量的匱乏使得學校體育支撐力量薄弱,難以開展專項運動隊的培養。因此,在新時代校園體育轉型發展的窗口期,體育師資培養應拓展聘用渠道,允許多種聘用模式共存。對校園體育發展來說,首先,應允許學校分別設置體育教師和教練員不同的師資崗位,不僅可以滿足普通體育課教學需求,還能促進師資隊伍水平的提升和結構的均衡性;其次,可以採用教育部門購買服務的方式將體育系統、社會系統優秀的教練員吸引進來,參與體育課程教學和課後體育服務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學校體育師資水平;再次,鼓勵學校根據場地資源條件和佔用場地資源較少的特殊項目引進各類項目教師,如田徑、手球、武術等;最後,可設置兼職教師崗位,爲優秀退役運動員提供鍛鍊平臺,並暢通先上崗、再考證的通道,廣泛吸收專業體育人才。
考覈評價方面,傳統評價模式主要包含學生考覈評價體系和教師考覈評價體系兩個主體。目標、內容、方法、形式、標準等是構成考覈評價體系的主要維度。學生考覈主要圍繞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來進行,且應是連續多年、形成跨學段的縱向考覈體系。應全面考量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特點,確立大、中、小學學生各年齡階段考覈評價內容和標準,如肌肉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基本運動能力,逐階段增加針對不同項目的專項運動能力的評價,如足球、籃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田徑、游泳、武術等;可隨着年齡的增長採取合理的增加或替換,讓學生在不同階段瞭解各項能力發展情況,實現縱向對比,鼓勵其自我鍛鍊。對教師的考覈評價則應主要圍繞其工作績效展開,且學生身體運動能力的變化,應納入其績效考評範圍。新時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不應再出現“完成任務”式教學的現象,對教師的考評、思想工作的培訓應定時、定量展開。
體育教學方面,當前學校體育已經形成了較爲成熟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機制,新時代學校體育除了在目標理念、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調整滿足體育強國建設需求外,還應滿足以下3個方面內容:一、健康的思想品德素質教育內容;二、基本運動能力,包括肌肉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協調等素質能力;三、專項技能,如籃球項目的運球、投籃、傳球及其組合和戰術能力等。從整體來看,應改變當前“重體能、輕技能”的教學現狀,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應儘可能保持項目的連續性。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無論是思想品德素質教育,還是基本運動能力培養,抑或是專項技能獲得,均應出具各階段系統連續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標準,其中課程內容需要明確教學的要求、內容、方法、課時等具體環節,並真切落實到教學中去,納入考覈評價體系中。
最後,無論是課程教學還是體育競賽和專項訓練,都離不開校園體育基礎配套設施的完善。校園體育基礎配套設施,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場地器材資源和綜合保障資源。校園體育場地資源的開放問題一直以來是備受關切的問題。受到體育場地建設資源的限制,未來還是應該合理規劃,在滿足教學的基礎上,放開學校的體育場地,高校可對社會人員採取收費的辦法讓社會人士使用,中小學可在課後對學生實行開放,做好校園管理。另外,還要逐漸完善綜合保障制度,對於校園體育活動開展、專項隊伍建設、教師績效補貼等方面設立專項體育經費,鼓勵體育教師進行學科和技能培訓,把技能證書如教練員證、裁判證、體能師證等納入績效考覈體系,提高對體育的教學能力,提高專項運動水平。
新時代校園體育的基礎重構應滿足體育強國建設需求,在體教融合發展的基礎上涵蓋了競賽模式、師資聘用模式、考覈評價模式和體育教學模式改革4個方面,其他維度方面如目標設置轉變、文化傳播建設等,則需要進行完善發展性的探討,對轉變校園體育發展模式、發揮新時代校園體育的育人功能具有深遠意義。(金羊網 文/張利超)
(作者系廣州航海學院教授)
生活 系
「猫仔」好有心 请弱势童看电影
夕枫 小说
編輯:鄔嘉宏
进击的胖次er
飞失1年多!「空中的狗」栗翅鹰游荡新店找呒主人 开始猎捕野鸽
绿营质疑未考量明年景气 新北房屋税等4笔岁入预算延后讨论
公务员薪水=房价标准? 他精算收入惊呆:2500万新房随便买